成都“金青新大港区”首次亮相
发布日期: 2019-01-28

  “推动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今年成都两会期间,“大港区”的概念第一次以正式身份对外公布。

  此前“金青新大港区”对外界披露的信息一直颇少,仅对大港区范围有简要概述: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涵盖金堂、青白江、新都三地。

  随着两会期间热议持续升温,更多追问不停而来:究竟什么是大港区?为什么要设大港区?怎么建大港区?

  1月24日,就相关热点话题,记者专访了成都市人大代表、青白江区委书记张胜,成都市人大代表、新都区委书记许兴国,成都市人大代表、金堂县委书记辜学斌,金青新三地决策者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大港区的来胧去脉。

  为何要建大港区?

  以区域经济一体化 更好服务国家、省、市发展战略

  张胜:建设大港区是顺应国家、省、市发展的需要,也是重塑区域经济形态的需要。

  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层面,成都国际铁路港作为西向开放的前沿窗口,从站位的角度,它不再只立足于本地,而要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服务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以及枢纽城市建设。全省层面,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发展战略,“主干”成都需要更强大的功能支撑,带动市州共同发展。全市层面,成都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铁路港不再只发挥物流贸易通道功能,还要立通道、聚产业,这需要更大的承载空间。

  与此同时,从成都的城市经济地理布局来看,长期以来城北片区缺少能级高的龙头项目带动,缺少增长极的支撑引领,较城南发展相对滞后,借助大港区的建设,将极大撬动成都北部片区的发展,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许兴国: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不仅是区域内三地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它既是成都肩负“主干”重任,着眼推进成德同城化,提升北部区域发展能级和向北辐射能力的战略举措,也是着眼全域协调均衡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支撑、转型发展新动能的重大部署。铁路港有,但有不等于优,随着大港区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面向国际化市场,为更好参与到全球产业分工、进入全球产业系统、瞄准国际市场,带来更好的机遇和更便捷的路径。于投资者而言,国家级经开区的招牌,将对产业的聚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形成对外开放的势与场。

  怎么建设大港区?

  以铁路港为核心,以新都、青白江、金堂为主体,以周边地市州为一体化协作区域

  张胜:目前规划正在加紧制定中,预计近期就将出台。从总体思路来看,大港区将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以新都、青白江、金堂为主体,以周边地市州为一体化协作区域。规划中将体现几个主导原则:规划先行,产业协同,红利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化,重大城市功能配套统筹布局、功能共享,建立强有力的统筹机制。此外,三地产业分工各有侧重。具体到青白江而言,围绕铁路港核心区,将着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三大产业,同时在铁路港周边的欧洲产业城,发展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的适铁适欧产业集聚区。

  许兴国:新都将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加快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服务业、航空制造服务业做大做强,以两大高端装备制造“国家队”的影响力带动力,引领推动大港区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规划布局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国际铁路港物流装备造修基地,为大港区发展“公铁海空”多式联运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推动商贸物流港与成都国际铁路港“两港联动”,促进商贸物流深度融合,构建链接泛欧泛亚的贸易投资网络、公铁联运物流枢纽等。

  辜学斌:金堂将做好空间载体的文章。其中淮州新城将立足大山大水资源和大空间优势,创新营城模式,突出拥江发展,重点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商业中心、生活中心,促进大港区建设品质化、高端化,同时金堂将以区域内相关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协同发展符合临港产业的现代制造业,力争成为出口主力军。

  三方如何携手合作?

  三个一体 建成协同共享、集约高效的共同体

  辜学斌:我们将实心干事、主动作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到三个“一体”,把金青新建成协同共享、集约高效的发展共同体。

  推动规划一体。立足三地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编制跨区域的“大港区”总体规划和分区指引,加强顶层设统筹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资源配置,明确板块功能,推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推动合作一体。以具有区域带动型的产业项目为抓手,共同论坛、策划包装一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功能性、支撑性项目,共同争取中央、省、市重大战略投向。按照轻重缓急、率先启动一批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生态共保、平台共建项目。

  推动机制一体。建立三地间政府合作联系机制,构建一系列的政策安排和规划指导体系,为一体化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度保障。按照市场化、商业化逻辑,优化营商环境,以资源开发利用为杠杆,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一体化发展功能性整合,提高推进质效。

  许兴国:我们将坚持错位协同、一体规划,推动产业互补、功能共享、服务一体,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做强大港区的新都支撑。对此,新都将强化三个功能担当:依托制造业基础坚实的产业优势,打造大港区智造服务高地;依托“蓉欧+”战略的腹地优势,打造大港区商贸物流服务高地;依托成德同城重要支点的区位优势,打造大港区品质生活消费高地。

  建成后的大港区将有多大能级?

  经济总量加快向2000亿冲刺

  张胜: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成都国际班列连续三年保持双“第一”,开行总量占全国中欧班列的四分之一。仅去年,国际班列拉动进出口额接近800亿元,在货源组织上四川造占比60%,四川造商品比重同比增长270%。随着把北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聚合在一起,共同申报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将更加聚集、品牌效应将加速放大,对区域的带动力也将极大提升。

  辜学斌:金青新三地基础较好,截至目前三个地方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了1500亿元,而这样的经济规模在全省都是不多的。相信随着大港区推进建设,挺进2000亿俱乐部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