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人才流失到底有多严重
发布日期: 2015-08-26

  安励猎头根据《环球时报》刊发了一则有关高校教师出国不归的报道获悉,中国顶尖人才流失最严重”的说法近几年不断见诸报端,然而它背后的数据来源却未经细查。经过一番追根究底,笔者发现这一说法并不成立。由于某些学者和记者夸大了人才流失的现状,使其真相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相对比例也应当重视】

  时下的中国流传着一句口号:“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既然人才最宝贵,流入国纷纷出台选择性的移民政策,吸引他国人才前来为自己服务;流出国眼看着高技能国民迁往国外,则担心自己成为人才竞争中的输家。2009年7月,《广州日报》登载了一则报道,标题称“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超百万精英滞留海外”。此后关于中国成为最大人才流失国的言论不绝于耳,笔者一度也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下面我们就拿数字说话,看看这场人力资源战争中我国的表现如何。

  根据经合组织的迁移数据,中国在2010年的人才外流率仅为1.8%,也就是说每一百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国人中,只有不到两人生活在国外。这一指标明显低于同为人才输出大国的印度(3.2%)、菲律宾(7.4%)和墨西哥(6%)。在有据可查的67个国家中,中国的人才外流率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中的人口大国。与其说中国“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的国家,不如说它是流失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相比之下,十几个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外流率都在15%以上。例如,海地的人才外流率高达73.9%,四失其三;圭亚那则跃至92.7%,十失其九,这两国才堪称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顶尖人才是否大量流失了?】

  对于美国培养的中国博士,我们不好讲“顶尖人才流失严重”,而应说是“顶尖学生大量留学”,因为他们出国时还只是本科生或硕士生,并非国内外的“顶尖人才”。中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出国深造,需要在西方经过多年学术训练,才能成为成就突出的科技工作者。西方大学为他们投入了巨额奖学金、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便利的研发环境,这些都不是中国目前能够提供的。我们既不能假设这些天才少年留在中国就会成为同样杰出的人才,也不能认为中国理应完全享有这些人才。这同冷战后俄国的科技人员大量流失西方国家,具有性质上的显著差异。就笔者所见,仅有一位叫“卢晓东”的学者在《中国科学报》上作过类似的区分。

  不可否认,中国在海外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巨大,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巨额损失呢?我们想要答案这个问题,不应简单地计算出去的人头,因为人才外流不同于水土流失。有一种理论认为,海外人才可以通过汇款、投资和知识传播,回馈和刺激流出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其祖国能够利用好海外人力资源。根据另一种理论,人才在发达国家将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国际贸易也可以使本国居民受惠。还有一种理论推断,仅仅因为存在出国机会,很多学生就会为之追加更多人力资本。而这些准备出国的学子并不会全部出国,由此产生的人才或许比闭关锁国时还要多。究竟人才外流对中国是祸是福,因职业、时段和海外联系而异,这里笔者只想强调其复杂性。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的海外移民数量居世界第四位,高学历人才外流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外流率则位于最低的国家之列。中国不是顶尖人才流失最多的国家,而是有大批一流学生去国外深造。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也像台湾地区和韩国之前一样迎来了海归大潮。不论舆论立场如何,从《南方周末》到《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都夸大了中国人才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并错误引用了一些未经证实的数字和指标。笔者乐见关于这一问题更深入的讨论,不过我们首先应当把事实搞清楚吧?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