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北京科技新气象
发布日期: 2016-02-29

  结合“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5”分析“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新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特征、两个显著、三重辐射、四个突出、五个翻番”。

  ●“一个特征”:速稳质升,动力转换

  “十二五”以来,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7万美元,根据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尔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北京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先于全国率先实现了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转换,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两个显著”:“经济产出”和“科技成果”指标影响显著

  课题组基于2005-2014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原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15个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探究影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指标。研究发现,“经济产出”影响力居首,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初显;“科技成果”屈居第二,供给侧改革发力正当时。

  ●“三重辐射”:全球、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服务国家创新战略方面不断体现着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从数据上看,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下的辐射引领指标从2010年的75.12增长至2014年79.20,年均增长1.02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北京正发挥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服务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全球创新网络核心枢纽,形成开放创新和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新局面。一是国际层面,站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北京正逐渐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努力由“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转变,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二是国家层面,北京正成为引领中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京津冀层面,北京正成为支撑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四个突出”:创新投入、知识产出、产业结构、“双创”活力表现突出

  从首科指数得分可以看出,“十二五”以来,首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发展,围绕城市发展重大需求,在创新投入、知识产出、产业结构、“双创”活力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提升,表现突出,北京已经成为创新资源最集聚、创新成果最多、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

  ●“五个翻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蓬勃开展,科技创新指标实现“五个翻番”

  “十二五”以来,在持续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北京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动力持续转换,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更加明显。“十二五”时期,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中关村(7.96, -0.35, -4.21%)示范区总收入均实现翻番。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创新创业激发新活力,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国家创新蓝皮书:中国创新发展报告(2015)》显示,北京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居全国首位。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