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人才入乡、提高医疗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发布日期: 2023-03-09

  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从畅通人才入乡体制机制到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从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委员们为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智慧。

  关键词 人才

  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2023年带来了关于畅通城市人才入乡体制机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提案。

  “乡村振兴面临人才短缺问题。”连玉明分析,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大中城市流动和集聚的趋势总体上不会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与此同时,有资源、有能力、有意愿的城市人回农村创业又面临着诸多困难。

  “必须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与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紧密结合,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连玉明建议,加大乡村规划师培训培养力度,鼓励城市规划师、社区规划师下乡,实施“政府-村庄-规划师”结对机制,逐步实现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还应鼓励和支持干部返乡,引导有威望、有经验、有能力、有意愿的退休干部回到故乡,把城市的先进理念、要素资源、人力资本等运用到乡村治理之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此外,还应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能人、贤达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第一书记”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连玉明建议借鉴经验,实施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团计划,以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式参与乡村振兴,为社会化大统战工作格局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新模式。

  关键词 医疗

  借助科技手段开展健康教育和远程诊疗

  提高农村的健康保障水平是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敖虎山认为,应充分发挥远程医疗作用,开展健康教育和远程诊疗,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目前乡村医疗服务工作存在资金和人才短缺、服务效果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敖虎山建议,改变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模式,从以服务数量考核,改为以服务效果考核,即以是否降低人群发病率、慢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以及是否改变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等指标考核基层医务人员,并确定相应支付额度和报酬。

  敖虎山建议,以村卫生室和农村居民的移动终端为载体,运用现代远程医疗技术和设备,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将服务向预防倾斜,守好健康第一关。同时通过远程技术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定制化指导,提升他们的水平和能力。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