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知道,沸沸扬扬的里约奥运今天闭幕,更是为我们15岁的“成都姑娘”摘得金牌心动不已;而你不一定知道,远在南美的里约奥运场馆,其数字影像和数据库是地地道道的“成都智造”,更会惊奇这一切是出自我们民营企业之手的“民营智造”。
让我们回头来看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成都民间投资完成2289.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高8.7、6.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4.7%。民间投资的强势回升与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加大的重视程度和各项支持政策密不可分。而在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成都有7家民营企业上榜,其中5家进入前100强。去年,成都建立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开展中小微企业壮大贷试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1.3%。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四川省、成都市,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洪荒之力”正在喷发。本期《成都经济观察》,让我们倾听企业故事、分享专家看法,共同探讨成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着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都节奏,一起走进成都民营经济的“春天”。
首席观察
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过60%,为全社会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税收贡献约50%,民营企业数量更是占到全社会的97%以上……”霍伟东首先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关于民营经济的数据。“无论从市场机制健康运行,还是从民生就业;无论从税收,还是投资拉动上看,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活跃程度,非常大地体现在民营经济的活力上。”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到地方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层出不穷。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首次用“亲”、“清”两个字阐述新型政商关系。在霍伟东看来,这实际上是在为企业家减负。“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有道,不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当然,保持距离、划清界限并不意味着官员可以对企业家漠视不理,相反的,应该为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提供服务和帮助。“企业家花大量精力来与政府打交道,花在企业经营上面的精力少之又少,这是不正常的。‘亲’、‘清’二字为预防官商勾结建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去年,国务院印发《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霍伟东表示,大力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节奏加快,政府审批向负面清单管理迈进,也为民营企业带来不少好处。李克强总理强调“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诞生第一版“负面清单”以来,经过三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政府治理中的一个流行概念。所谓负面清单,是指政府列出禁止和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清单之外的领域都可以自由进入。随着负面清单一步步从试点推向全国,它将逐步演化为“权力清单”,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推动力。
当然,在国家不断推出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当下,四川省、成都市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13年至今,省市层面的政策先后面世,从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支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降低民营企业用工成本等诸多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政策支持下,成都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更是不乏新希望、通威、蓝光发展等代表性民营企业。今年6月,四川首家民营银行——四川希望银行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准,目前正在做开业准备,希望银行的成立为四川民营经济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霍伟东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成都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因此,对企业家而言,也必须积极转换思路,摒弃过去那种发展要靠‘勾兑’的想法,将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经营上。只有这样,企业家在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才能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智慧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