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秋老虎”让成都酷热难当,但对于中航工业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凯天”)的民品部部长李斌而言,他最近正奔忙于成都天府新区,协助员工办理注册新公司的手续。
“我们力争在‘十三五’末,民品收入在公司总收入占比中达到40%~60%。”成都凯天党委书记陈铁燕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智能安防等民用项目已经成为推动公司年轻人创业的试点。
实际上,在四川省以及成都市两级政策利好推动下,军民融合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日前,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在成都成立,成都军民融合创新科技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始运行。据悉,《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编制完成,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军民融合最难突破的就是机制障碍,成都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成都军民融合创新科技中心筹建人的杨习章表示,军民融合需要“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和全面融合。
顶层设计
军民融合的大幕已然拉开。
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其中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改革试验的核心主题。目前,四川军民融合产业经济规模收入已达2660亿元,稳居全国第二。
成都作为四川省乃至全国主要的国防科技工业承载地,军民融合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
据成都市经信委总工程师鲜樱介绍,目前成都拥有军工保密资质的企事业单位超过300家,约占全省3/4,占全国近8%。在部分产业和领域,成都不仅在全国,甚至在全球都具备优势。比如,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四,在整机(包括无人机)及发动机研发制造、大部件维修、航电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与北京、上海、深圳同处国内第一方阵,部分领域已达到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探索破除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成都的重要任务之一。”鲜樱表示,成都将按照“1234”总体发展思路,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推动“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加快构建“1+N”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政策保障三大体系,积极推进军民技术融合、军民产品融合、军民资本融合、军民人才融合。
为此,在出台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为目的的“成都新十条”之后,成都将出台“军民融合十条”促进打通军民深度创新通道。
据介绍,在体制机制上,成都将鼓励军民融合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参军能力;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开拓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支持完善军工配套产业体系;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鲜樱表示,“军民融合十条”的特点是政策为双向,既支持军工又支持民用。同时,按照具体情况,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针对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之前成都出台的‘新十条’,在全国首创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改革。”陈铁燕表示,军工单位的特殊性,会有很多机制性障碍,但成都通过顶层设计,已经开辟了军民深度融合的创新通道。
载体建设
2015年10月,杨习章就开始着手筹建“成都军民融合创新科技中心”。该中心由成都军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郫县政府共同成立。
“中心首期在郫县菁蓉镇的5000平方米办公和100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已经完成装修即将安排项目入驻。”作为成都军民融创科技公司董事长、中心主任,杨习章介绍说,与中心相呼应的产业发展研究院和30亿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也即将在8月份正式成立。
这只是目前成都在军民融合方面搭建的载体之一。按照规划,今年成都将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由市级财政出资5亿元,逐渐放大到20亿元的规模,以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目前成都军民融合产业协会、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等正在筹建或者已经成立。
鲜樱透露,在载体建设上,成都已布局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新都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基地、彭州市军民融合航空动力(36.680, -0.24, -0.65%)产业园,双流区、高新区、青羊区、金堂县的航空产业园建设方案也已完成。
8月12日成立的 “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材料研究所组织发起。据悉,该联盟发起单位33家,包括中物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相关军工企事业单位,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中广核集团、攀钢集团、二重、东汽集团、中电投等相关企业。
“联盟聚焦‘军民融合’和‘先进材料’两个核心元素。”联盟理事长、中物院副院长赖新春表示。联盟成立后,将为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化发展规划出谋划策;还将遴选出覆盖该产业全产业链的一批企业和代表性用户,利用产业创新基金共同研发及应用,并以知识产权新思路凝聚各联盟单位,创造军民融合知识经济新模式。
市场主导
对于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科特”)董事长韩周安来说,他正在着手与成都市青羊区共同搭建无人机产业园。作为雷科防务(14.090, -0.03, -0.21%)(002413.SZ)的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军工装备。如今,军民融合的推动,让爱科特依托其在无人机应用系统上的先进技术,欲在中程无人机研发和制造领域发力。
有趣的是,在距离爱科特10公里不到的另外一家军工企业——成都西科微波通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科公司”),正在研发无人飞机反制系统的相关技术和设备。“这就是市场导向。”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现在以娱乐消费类为主的无人飞机市场非常火热,但是在很多领域都出现了因无人飞机管理失控而导致的系列问题,如非法进入机场、进入保密单位上空等等。因此基于公司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军工技术,他们研发出无人飞机反制设备,使无人飞机无法飞入特定领域上空。
不仅如此,西科公司正在加快军转民的步伐。根据市场需要,目前研发出了可以通过微波检测出U盘、偷拍或者窃听工具的高端安全检测门,以及预防汽车碰撞的毫米波防撞雷达等,这些都将投放到市场中去。
“为什么军转民有难度,一方面是因为机制障碍,另一方面是因为军工标准与民品不一样,在设计、造型、材料、理念上没有以市场为主导。”成都凯天陈铁燕举例说,该公司曾与重庆一家摩托车企业有过接触,但因为双方在零部件设计的标准和材料等方面存在分歧,没有合作成功。“这就需要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的过程中,转变思维和观念,更好的适应市场。”
为此,该公司在机制上进行了大力突破,智能安防项目完成孵化之后,由国资控股,技术人员参股,成立新的公司直接面向市场竞争。此外,该公司还在郫县工业港建设第二厂区,着力民品开发,欲在民用航空、石油服务等领域开展军民混合所有制的探索。
“军民深度全面融合,需要在五个方面发力: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体制创新,释放融合主体;三是机制市场化,激活科技创新;四是培育要素市场,协同军民体系;五是着眼战略新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杨习章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