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纽带,是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期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把旅游业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十二五”时期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07万亿元、旅游经济总量升至全国第5位,正加快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
“天下山水之观在于蜀”,四川旅游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这里自然风光独具魅力,拥有世界遗产5处、占全国十分之一,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保护区4处、全国排名第1。这里民族风情浓郁多姿,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神秘的民族习俗令人神往。这里多种文化交相辉映,有金沙—三星堆古蜀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彰显着历史的演进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旅游业走过了从“接待事业型”到“经济产业型”,再到“产业支撑型”的发展历程,正在快步迈入大众旅游新时代。
旅游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一个产业蓬勃兴起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大势的结果,其培育、发展、壮大必然建立在经济健康发展基础之上。近年来,四川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坚定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全省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全省建成进出川大通道27条,高速公路、铁路通车总里程分别达6176公里、4700公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220万人,随着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成都将成为国内第3个拥有“一市两场”的特大型区域航空枢纽城市。这些为四川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提供了有力支撑、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四川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引擎作用,把旅游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成立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100亿元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打出了政策扶持、资金保障、依法管理等一套“组合拳”,开启了四川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近5年,全省新增5A级景区7家、总数达到10家,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7个;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9%、连续跨过5个千亿元台阶。去年,接待国内省外游客2.45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7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210.5亿元,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5.19%,已经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