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新经济不断打开发展空间,而作为多种在线新经济发展背后的驱动因素,人工智能(AI)也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当前,在上海,AI领域的创业者正在积极适应新环境、把握新需求、服务新场景,希望为自身发展育新机,并为在线新经济开新局赋能。在此背景下,本市相关主管部门也希望因势利导,为新动能壮大提供机遇,以打造更多新增长点增长极。
跳进“无人区”
免干预、无人化,这是在线新经济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也是AI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上海此前确立的在线新经济12个重点领域中,许多都具有“无人经济”色彩,这也为AI技术落地辟出空间。
无人机是AI产业中引人注目的一环,也被上海作为发展非接触配送、无人工厂管理等在线新经济领域的“利器”。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人工智能企业“星逻智能”就感受到当下旺盛的需求。公司创始人王海滨表示,近期不断接到咨询,订单一个比一个急,预计整个行业可望迎来发展新阶段。
星逻智能推出的是真正的无人机——以冰柜大小的“机库”为基地,它的飞行无需专业飞手操控,驾驶、回收、充电全都实现了自动化。这种“自理能力”使它能更好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疫情防控期间,它在上海、云南、江苏等地开展街面巡检,单月飞行里程突破1000公里。之后,无人机又转向复工复产领域,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定期巡视并自动形成报告。王海滨说,无人机产业被激活了,未来,在工业乃至社会各个细分领域,无人机都能找到新蓝海。
能有效应对“无人”场景的,还包括一些不那么“可触可感”的AI。比如,上海金融科技领军企业氪信科技,一直专注于AI风控工具,从而赋能在线金融服务。疫情之下,氪信科技为多家商业银行更好服务中小客户发挥了作用——基于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技术,它能让银行对贷款人精准“画像”,进而实现不见面、零干预的全自动审贷。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有效客户名单扩大了一倍,关键就在于贷款的自动审批率较之前实现了翻番。
此外,在在线自动问答、在线健康管理等领域,上海AI企业也纷纷围绕智能化、无人化特色研发新技术新系统,这部分市场预计也将借着在线新经济的蓬勃势头,有一波新增长。
机器人“战友”
机器人在此次战“疫”中扮演的角色已得到广泛认可,如果说过去机器人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被观念所牵绊,那么,今后这部分障碍会越来越小。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大的机器人“明星”当属消杀机器人,这一场景也被正式写入上海“在线新经济23条”。事实上,作为国内率先获批的医用消毒机器人,钛米科技的机器人可以7×24小时工作,全方位负责医院公共空间、手术室、隔离区的消毒。此前在武汉、上海等多家定点医院,钛米科技的机器人 “战友”都立下大功——平均每台消毒机器人可替代5名专业医护人员,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医护感染风险,并为关键岗位腾出人手。
事实上,过去几个月来,“上海籍”消毒机器人在全国亮相的概率显著增加,包括深兰科技的小浣熊洗地消毒机器人、高仙机器人的全智能清洁消毒机器人、达闼科技的防疫机器人等,在政府机构、车站、写字楼、商场、园区、酒店等场所日夜忙碌。
通常情况下,由于机器人往往是“一专多能”,因此,一家机器人企业的产品线往往可以覆盖大量场景。当消毒机器人以“先锋”的姿态,完成打开市场、教育用户的任务后,其他机器人也能同样受益。钛米科技下一步就非常看好问诊机器人的前景,这类机器人能在医院门急诊预检环节,帮助医护人员更高效地分流病人。达闼科技则把眼光瞄向更广阔的市场——这家公司希望抓住机遇,进一步通过算法与关键部件的自主开发,显著降低机器人成本,从而在未来几年让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千家万户,从在线医疗向新零售、教育、家政服务等更多场景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