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稳就业、保底线、聚人才
发布日期: 2020-06-28

  6月24日上午,上海市人社局局长赵永峰同志走进民生访谈直播间,向广大市民朋友们介绍了上海市人社局重点工作的思路与举措。人社局围绕着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主线扎实做了大量创新性基础性工作。在赵局长侃侃而言的人社诸多工作中,稳就业、保底线、聚人才的一系列工作让人们印象极为深刻。

  01.

  建构更积极的就业保障体系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就业压力显著加大。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在“六稳”“六保”中,就业均居于首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就上海市而言,目前的就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尚未出现规模性裁员和失业现象。户籍劳动者就业人数占整个户籍劳动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稳定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之中美贸易摩擦与全球经济下行,稳就业的压力也非常大。上海市将稳就业摆在全局工作的首位,5月29日,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发展的实施意见》,试图通过一系列政策的组合套餐,力保市场主体,稳百姓就业。

  其一,保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吸纳人们就业的重要载体。上海通过“免、减、缓、返、补”系列政策组合拳,保企业以保就业。比如,疫情期间,上海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率先出台社保费减负政策,尽最大可能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又如,对春节期间生产能力应急征用及按规定审批开工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再如,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四类受影响严重行业中的企业,给予稳就业补贴扶持。还如,今年1-5月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6亿元,发放创业场地房租补贴982.81万元,发放初创期社会保险费补贴1290.33万元。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叠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其二,稳百姓就业。面向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上海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比如,今年内,本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用人单位,每招用一个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或毕业年度本市高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可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再如,对本市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年度内的湖北籍学生额外发一次求职创业补贴。还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从原先的“3+5”延长为“3+1+5”,可延长一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上海市在强化政策落实、深化预案储备、优化就业服务等方面工作是扎实、有效的。面对重大疫情的持续冲击,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上海总体就业形势平稳且可控,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