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召开小型深度学习座谈会。
会上,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刘同辉作“上海实施人才引领战略的基本思考”专题讲座。他认为,上海一直把人才引进作为重要战略,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提出建立科创中心以来,上海形成了“来得了”“留得住”和“用得好”的人才体系,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的人才政策更精准、灵活,形成了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多层次的发展平台,人才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上海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他说,当前上海人才竞争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总结:第一是高峰人才的规模更大了,第二是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更强了,第三是人才创新显示度更高了。目前上海的人才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相对较高水平。
展望未来,刘同辉说,和上海新时代创造新奇迹的要求相比,目前仍然面临着人才集聚力度不够的问题,比如国内人才落户数较少、外籍人才总量较少、青年人才占比逐年下降。下一步,将在基础研究人才、领军人才和城市治理专业人才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尽快完善人才奖励政策,提高中青年群体收入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聚焦基础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领域,聚焦大规模高质量的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聚焦推进放权分管为核心的改革创新。
围绕主题,与会委员踊跃发言。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邢邦志认为,上海吸引人才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专业和重点地区,其中最重要的是事业平台,让人才在上海的科创园区、研究院等各种平台上有所成就,同时,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综合服务环境。市政协常委、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平认为,人才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值得长期研究,关键在于实现人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姜雪峰委员认为,吸引青年人才,建议提供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生存环境,并留出一定的职业上升空间,设置行业标杆性人物。徐兵委员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张悦委员认为,除了要吸引国外的出色人才,更要牢牢抓住国内高校人才,如对中医药大学来说,本土中医院校的人才更具有优势。会上,吴焕淦、王芳、朱明华、李锦军、吴瑛、洪刚、粟莹、舒小辛委员还分别围绕人才成长环境、人才政策统筹、科技行政“双肩挑”人才管理、外籍人才许可、人才安居政策等发表了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