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海代表队的参赛选手中,来自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展现出了非凡的实践能力。就读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的袁明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代表上海青年技能人才参加“云计算”项目的角逐,凭借扎实的技能水平彰显着精彩的人生价值。
据悉,“云计算”项目是45届世界技能大赛根据时代发展、产业进步新设立的项目之一。在本届大赛中,参赛选手要在公有云平台上按照设计的架构部署云资源,完成基础设施的搭建、管理运维以及公有云设施的安全,并保障云资源的高可用、可扩展和良好的弹性。不仅考验选手对分析、设计、部署、测试、监控技能的全面掌握,而且还要满足竞赛项目应用的高性能、高可用、安全性、降低成本等要求。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云计算”项目指导教练杨寅春介绍,学校紧跟业界对新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对原有的专业结构进行主动调整和升级,例如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前沿专业;为网络工程专业加入“云计算”技术相关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增加移动互联网开发相关课程等。在培养高职信息技术人才时也大量采用了“云计算”技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学校还对接美国及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标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技能人才。袁明就是来自二工大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 17级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
目前,上海市人社部门正围绕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工程技术领域,探索开展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试点,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深化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融通”试点改革,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调查显示,上海技能人才平均工资高于全市平均工资1.29万元。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已越来越明亮、宽阔。
二工大曾培养了“抓斗大王”包起帆、“万能技师”李斌等全国劳动模范,近年来,学校又稳步迈入了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特色发展之路,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屡创佳绩。在教育部第12届、第13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该校学生获得全国特等奖;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中,该校CAD机械设计项目包揽了一、二、三等奖。
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二工大始终保持对职业教育成才的实践和耕耘。经过科学研判社会需求、深入调研总结学校办学经验现状,确立了“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制定了“掌握职业技能、崇尚职业信用、彰显职业特色”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二工大,学生可以参与真刀真枪的项目,有效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亚马逊、神州数码等一线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智能制造工厂实训基地项目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予“智能制造智慧学习工场(2020)”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