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上海市北区块链生态谷正不断拔节生长。这个生态谷不仅有一流的环境生态,还在打造生态产业链,目前已集聚20余家区块链企业。特别是,参与张江重大项目的上海科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也将入驻生态谷。该研究所突破了跨链、沙箱等区块链共性关键技术,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去年底,面积仅3.31平方公里的市北高新园区,单位土地税收产出领跑全市开发区;园区内拥有经市经济信息化委认定的核心大数据企业170多家,数量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数字化转型,让这个曾一度靠“数烟囱”来衡量产能的园区,迅速抖落烟尘站上云端,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发挥出强磁场效应,成为上海数据资源最丰富、数据类企业最集中、数据应用场景最广泛的区域,围绕数字经济构筑起“云—数—智—链”的产业迭代。 实现数据增值,也实现产业“盈利” 截至目前,不仅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纷纷落户园区,更多涉及“数智”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在此集聚,并依托产业链为自身赋能,实现新发展。 市北高新园区还吸引了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超算中心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等数据要素资源平台和一大批重点企业、头部企业落户。去年6月,汇集区块链企业的上海市科创办重大项目“市北区块链生态谷”也在园区内落成。 数字化,赋能园区,赋能产业链,更以此发挥出强磁场效应。 纵观全球,大数据时代带来了产业变革和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市北高新这样理解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掌握庞大的信息数据,更要在要素充分流动的基础上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挖掘加工分析处置,实现数据的增值,也实现产业“盈利”。 当下,市北高新园区逐步构建起“交易机构+产业基金+创新基地+发展联盟+研究中心”的产业生态圈。 数据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增值下,一些小企业崭露头角——“小鹏汽车”完成赴美上市;专注于智能测温领域的“热像机电”准备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聚焦品牌电子商务的“宝尊电商”迅速占领第一梯队,全球知名品牌合作伙伴总数超过250个。 一些头部企业也实现了再发展。 近期,轨道交通15号线、18号线的无人驾驶被反复“点赞”,乘客站在车头,透过车窗能望见隧道在眼前“飞驰”。无人驾驶列车运行所依靠的正是数字控制系统,其提供者正是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巨头卡斯柯。 卡斯柯不仅在市北高新园区设立“市铁路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也牵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力开发,在园区发布“智能车站”“智能运控”“智能化验证与培训”三大类10个智慧轨道交通场景,展示了智慧轨道交通领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