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发展
发布日期: 2021-05-0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临港新片区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关于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沪委发〔2020〕35号)、市数字化办《2021年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安排》总体工作部署,结合临港新片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发展。

  一、 提升城市数字基础设施能级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新片区数字化发展物质基础支撑,面向场景应用,丰富数字化设施布局。

  1、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新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全球数据枢纽平台,建设大规模高等级的云数据中心。

  2、提升5G信号覆盖率。提升5G室外信号覆盖率及重点区域室内信号精准覆盖能力,全年新增建设5G基站500个。结合城市风貌规划,完善设计方案。

  3、建设全域感知的智能物联专网。深化“临港之眼”的共享共用,科学部署图像、监测、传感、控制等感知终端,全年新增布局1万个。

  4、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启动国际创新协同区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建设,重点导入临港科技城的“创新晶体”、“创新魔坊”等数字孪生模型,为临港新片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打好基础。

  5、推进警用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建设。新建警用无线基站,提高滴水湖区域的警用无线信号覆盖质量,提高社会治安保障水平。

  6、完善一体化平台基础能力。健全一体化平台体系架构,推动各功能模块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强化数据归集、共享、分析、应用和保护,加强内部系统整合共享、外部数据互联互通。建设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地理信息综合等服务应用支撑系统,全面实现“两个免于提交”。

  二、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全力推进国际数据港建设,重点突破数据跨境流动和数字产业开放。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全力塑造“数联智造”品牌。

  7、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试点生产、研发领域数据跨境流通,推动至少2个以上重大试点项目落地开展业务,加快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建设,启动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

  8、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制定并发布临港新片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和互联网数据跨境流通操作指引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据跨境出境正面清单。推动实现5个标志性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数据跨境流通试点。

  9、建设跨境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支撑数据跨境流通的受理、评估、监管的服务系统,提供数据备案评审、数据监管、综合分析等功能,建立日常监控与管理的风险防范数字化手段。

  10、加快数字产业有序开放。扩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增值电信业务领域的股比限制,试点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信息服务等业务对外资开放。

  11、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体临港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场景及智能工厂。立足临港新片区“7+5+4”的产业发展布局,发布《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工业互联网标准实验室建设,提升工业互联网研发和转化平台能级。

  12、试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路测创新及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高速/高架公路开放测试法规试点,加速“AI+智慧交通综合测试示范基地”建成运行。加快相关立法保障,配合市司法局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管理办法。

  13、加强数字孪生园区建设。依托国际创新协同区数字孪生平台,重点建设数字孪生园区智能服务系统,提升园区智慧服务能级,提供无人公交、自动停车等服务,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在园区治理、园区服务、园区生活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14、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特色园区建设。集成电路方面,继续加大全产业链生态打造,重点弥补集成电路材料、汽车芯片等短板。

  15、推进投资促进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围绕招商服务、产业规划、企业服务及人才服务等应用,建立数字化招商产业地图,统筹优化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探索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服务。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