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府简政放权人才评选交给市场
发布日期: 2016-03-23

  “深圳有90%的创新人才在民营企业,50%的发明专利在民营企业,这么多体制外的职称评定交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做,工作量大。”今年全国两会时,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建议,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来代理负责民营高科技企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

  政府简政放权,交由市场评人才,《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后简称《措施》)在释放市场活力、发挥用人主体积极性有较大突破。今后,深圳的行业组织、研发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评人”和“选人”上将拥有更多自主权,高校、卫生系统将拥有更多走专业化道路的职业校长、职业医生。

  提高人才工作的市场化水平

  根据《措施》,深圳将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较大程度地提高人才工作的市场化水平,如取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政许可,减少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等。

  深圳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进行了10多年,在今年深圳“两会”上,深圳市政协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作为重点专题提案,由深圳市长许勤领办该提案。

  对于以中小企业占多数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来说,行政审批改革意义重大。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中,涉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主体设立、生产许可、经营范围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关键环节,对于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给了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以宽松的环境,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主体的自由经营及决策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能够激发人力资源服务业内在的潜能。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秘书长陈杨生介绍,深圳目前共有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0多家,持证机构的从业人员总量约6000人,深圳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去掉“官帽子”当职业校长

  《措施》提出,将在高校、卫生系统探索建立与岗位相衔接的职称制度。事实上,深圳已在公办中小学中逐步进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而今年1月广东省在5所高校中推行的人事制度改革也为深圳提供了经验借鉴。

  广东省自1月在广州5所高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下放职称评审权受到试点高校热烈欢迎。试点高校可自主制定正高及以下职称评聘标准,自主组建评聘机构及评聘专家库,自主开展评聘工作,自主颁发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如广东工业大学将试点建立以教学和科研为导向的职称晋升机制。

  今年3月,深圳实施《深圳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管理办法》,设置独立的校长职级序列,校长不再顶着科级、初级的“官帽子”。校长从“职务”向“职级”转变,不再对照所在学校的行政岗位级别,有利于校长们专注于教学管理。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已在福田区试点三年,首批评选为“特级校长”的天健小学校长张丕发说:“校长走上职业化道路,眼睛向下看而不是向上看,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管理和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上。”

  行业组织全面承担社会化职称评审职能

  《措施》提出,将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面下放给具备条件的行业组织,在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职称自主评价试点,建立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深圳已率先在全国实现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部向行业组织转移,并对创新型人才评职称开辟“绿色通道”。

  深圳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谦曾表示,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专业人员资格评审是由专业的学术机构来进行承接,政府主要是进行监管。而我国职称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所建立的一项制度,标准的制定、评审具体的组织全部是政府部门负责。有必要对职称制度进行改革,但确实是有一个过程。

  从2002年开始,深圳开始探索行业组织承担职称评定工作。2012年共有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深圳市工程师联合会等6家行业组织参与。2013年,新增了深圳质量工程师学会等12家行业组织,参与了22个评委会组织工作,承接社会化职称评审工作的单位数量比例提高至62%。

  2014年,深圳参与职称评定的行业协会达到30家,承接着45个评委会职称评定工作,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部向行业组织转移。此外,深圳对8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开通“绿色通道”,论文不要求公开发表。

  2015年,深圳市进一步推进职称管理创新,24个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转移到深圳市当地的行业协会或学会。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