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深圳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一批高端人才引领行业发展,也需要有一批高素质、技能强的“能工巧匠”。昨日,深圳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谢志岿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深圳历来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视,此次在“人才新政”中,技能人才培养成为深圳构建人才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实施,有关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配套措施陆续出台,并落地实施,成效将日益凸显。
此次“人才新政”惠及各个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群体,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给企业发培训券,鼓励企业组织员工开展技能培训。2016年度培训券总额度为5000万元,广大一线员工可以享受到政策。而对于中高端的技能人才,有“鹏城工匠”评选、“技能菁英”遴选,将有利于发掘有较高技术技能水平、有创新发展能力的技能人才,进一步发掘其潜力,提升其技能,同时也能在社会上起到树立高技能人才标杆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各等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
深圳还提出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制造”就得益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谢志岿表示,引入德国、瑞士等境外技工教育优质资源,共建特色学院或专业,有利于深圳建设世界一流的技工教育培训体系,为深圳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输送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技能人才。深圳还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这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将有效解决学校传统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将为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探索新路子。当然,作为一项创新举措,要在实施中不断跟踪其效果,并不断完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