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
发布日期: 2016-12-14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在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努力下,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积极变化累积增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GDP增速预期目标订为6.5%~7%。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为6.7%,完成全年任务当无悬念,但成绩单是否漂亮,仍要看四季度的表现。所以,11月份“积极变化累积增多”就显得相当重要。那么,到底有哪些领域发生了“积极变化”?

  第一个积极变化当属工业领域。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虽说总体增长有限,但值得关注的是,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0.5%,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和4.3个百分点。这说明高端制造业创造了更多价值。此前也有数据显示,前三季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4.8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的转型需要工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这是比增加值增长更大的好消息。

  第二个积极变化来自投资领域。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8548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1~10月份持平。其中,民间投资331067亿元,增长3.1%,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之所以要特别说说民间投资,是因为它已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是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2010年3月,中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了50%;2012年之后一直维持在60%以上。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的下滑曾引发舆论担忧:自2月起,民间投资累计增长就显著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并且差距逐渐增大;到了6月,同比增速下滑至-0.01%,进入负增长区间,舆论惊呼为“断崖式下滑”。而11月份的数据表明,民间投资已企稳且在回升,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也仍在六成以上。

  第三个积极变化当属消费领域,也是数据中最亮眼的部分。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5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总额激增显然与“双11”有关,中国经济需要老百姓发挥“买买买”的力量,因为由消费推动的增长更为良性健康。

  再看看大家都爱买什么:通讯器材增长17.8%,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14.7%,汽车增长13.1%……不难看出都是消费升级类商品,这既说明了老百姓生活水准的提升,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当然,发生积极变化的还有楼市:11月份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0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427万平方米,连续9个月减少,去库存仍在取得实效。不过,这一数字还值得深入分析:到底热点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减少了库存?此前,热点城市因为热销出现了库存荒,而一些地方政府却又借助楼市转暖加速卖地,给未来库存的增加带来隐忧。只有搞清楚是哪儿减少了库存,才能实现精准调控。

  总体而言,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带来诸多积极变化,有这些变化“撑腰”,预计GDP增长实现预定目标问题不大,也为明年经济工作的“稳中求进”打下了基础。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