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对口援疆工作亮点纷呈
发布日期: 2016-12-16

  伴随着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一场声势浩大的新一轮援疆大幕就此在天山南北大地上拉开。

  六年多来,深圳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受援地社会和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在产业援疆上亮点纷呈,已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的“深圳模式”。

  如今,有了产业的拉动和保障,喀什“一市一县”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思想观念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对祖国的认同感也深入人心,有力维护了喀什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先行先试理念融于援疆

  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喀什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缘优势,与周边国家在经济贸易、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经济互补性很强,是中国进入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国际大通道。

  从2010年中央明确提出在喀什设立经济开发区,到2011年规划筹建,再到2012年启动实质性建设并获自治区级管理权,占地50平方公里的喀什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深圳由于具备超前的理念,在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起到了“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开发区光做规划就花了两年时间,事实证明这是值得的。”2010年5月就参与援疆的深圳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刘仕哲回忆当年仍感慨万千,整个东部片区当时基本上都是荒漠和戈壁,选择在这里建新城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主要考虑向东南部开放地带具有较好的辐射和带动效应,目的也是在打造现代中心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老城,这非常具有前瞻意义。”

  说到深圳对经济开发区的贡献,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就是“理念”二字。“北部产业园和东部新城都是按深圳理念规划的,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其创新思维对开发区规划影响深远,我们当地干部也受益无穷。”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锋林对此深有感触。朱恩平也表示,深圳援疆不仅仅出钱出力,通过参与老城改造和新城规划,对提升当地人的理念也有极大的帮助。

  深圳产业园当初规划时也遇到不少反对声音,认为规模太大没有必要,而且这里条件不好,戈壁滩上风沙太大。“但我们从深圳经验出发,坚持自己的判断。你看,现在产业园汇聚这么多企业,证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刘仕哲对此很欣慰。

  特殊优惠政策落户喀什

  据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卫翔介绍,为了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今年6月,深圳前指与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设立1亿元产业扶持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吸引总部企业及高端餐饮入驻,扶持纺织服装、清真食品、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出口加工类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服务等电商企业,对各类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扶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品开发、配套服务建设、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领域。

  作为新疆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喀什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受喀什经济开发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叠加,在监管、税收、检验检疫、外汇、土地、水电气等方面优势空前。有强大政策优势作支撑,综保区如今已成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结合点、增长极、区域中心建设的强大引擎、重要载体和平台。

  此外,《喀什经济开发区(喀什市)纺织服装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3年)》今年2月获自治区批准。落户喀什经济开发区北部产业园的纺织服装企业除享受贷款贴息、运费和培训补贴等自治区普惠政策外,还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五年免征政策,以及三年免厂房和公寓租金政策。

  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

  目前,深圳产业援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优势,并找准契合当地需要的路径,已探索出颇具特色的“深圳模式”,其重点培育的“五朵金花”——“一城一园一校一区一中心”(喀什深圳城、深圳产业园、喀什大学、喀什综合保税区和深喀科创中心),在19个援疆省市中独树一帜。

  据深圳前指副总指挥刘仕哲介绍,深圳在产业援疆中注重产城结合,即一边推动产业发展,一边推动城市建设。喀什市区原先面积很小,但经过深圳对口援建,现在已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古城和新城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古代商贸重镇重现昔日风采。

  由深业集团等11家大型国企共同投资开发建设的深圳城,拉开了东部新城建设的框架,“三横四纵”的交通路网是新城城市骨架,大型国际免税区、12座总部经济大厦等商业中心环绕深圳城四周,不远处的喀什大学新校区近30栋单体建筑封顶,以深圳城为圆点,一个集创新、金融、商务办公、商贸旅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喀什未来城市中心即将形成。

  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是深圳援疆一大贡献。深圳城是一个鲜活例子,深业集团投资5.3亿元建的深业丽笙酒店也是一个典型,这一南疆首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为喀什产业发展提供了高品质配套服务,如今是喀什市一个标志性建筑。

  深圳通过开放式招商、“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等方式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深圳中航集团投资1.8亿元打造的中航产业园目前已落户企业十余家;深圳产业园内的齐鲁如意科技纺织产业园由山东企业建设,年产25万锭如意紧密纺纱项目正加快推进中。

  同时,积极协助喀什经济开发区促进企业培育和上市融资工作,目前已实现5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挂牌、1家企业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北部产业园位于经济开发区空港产业物流区中心地带,包括深圳产业园、中亚南亚工业园等片区,如今已建成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落户纺织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上百家,引进注册各类企业1488家,产业集聚效果突出。

  而在中亚南亚工业园内,服装、清真食品加工等18家企业已入驻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附近的远方国际物流产业园一期投入运营后,已入驻顺丰速递、创维电器、陕汽重卡等各类企业50余家。

  科技引领注入创新动力

  在10月举行的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工作推进会上,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被推举为第一副组长。深圳以其无可比拟的高新科技优势,在援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深圳投资6000万元建的深喀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创业之星”大赛并纳入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体系,累计孵化科技创新企业43家,并在今年1月成为国家级孵化器。根据马兴瑞书记的指示,深圳决定引入招商局集团和深圳国资委共同出资参与综保区的经营运作和招商引资工作。

  深圳企业家以其敢闯敢试的精神和敏锐的嗅觉,在援疆大业中刻下了鲜明的“深商人”印迹。

  华大基因作为国际生物产业的佼佼者和引领者,计划在喀什试点开展重要的经济型作物优选小米种植,以科技带动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

  深圳产业园以往入驻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深圳前指的努力下,深企喀什广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驻产业园二期,填补了园区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空白。据公司总经理陈红阳介绍,广泓公司是一家以电子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9月份已试投产,正式投产后将成为中亚地区唯一一家中下游全产业链的LED企业。

  以产业拉动群众就业

  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并引导群众就近就业,是深圳援疆重点工作。近年来,深圳着力帮当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更大程度地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喀什地区92%的人口是维吾尔族人,妇女基本上呆在家里干活。深圳前指借助于深圳产业园这一重要平台,通过当地政府大力引导维吾尔族妇女有勇气走出家门、走进工厂,取得不俗成绩。新疆美丽奥开办近一年来吸引当地就业近1200人,还主动接纳塔县塔吉克妇女150人,被称为深圳产业援疆、就业扶贫的“名片企业”;北部产业园则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联合外出精准招商,引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57家,带动就业8000余人;目前深企顺丰速递已经入驻园区,下一步将与远方电商产业园公司联合打造南疆特色产品速运基地,园区2017年全部竣工投入运营后,预计可入驻商贸、服务、物流、信息、金融等各类企业1600多家,提供直接、间接就业岗位近万人。

  “一个工业园区就是一所社会学校,在这所学校,工人不仅能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还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习现代生活方式,培养爱国思想。”深圳前指总指挥刘卫翔表示。

  “深圳产业园现在每周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工人的民族认同感。”据喀什经济开发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促进局副局长苏虎介绍,今年3月,深圳产业园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正式启动。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类文艺汇演、法制和政策宣讲、职工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企业文化周、职工技能大比武”五大活动,逐步增强企业员工的政策法规意识,提升其抵御极端思想的免疫力和预防渗透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的方法实现稳定就业,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