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8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30强榜单”中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唯一上榜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的运营理念和投资逻辑是什么?作为LP(有限合伙人,出资不参与运营),他们和GP(一般合伙人,负责投资管理等事务)合作共赢的秘诀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产业引导基金董事长杨文利。
谈运营
坚持“四同”和“四化”运营理念
记者:作为政府背景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如何实现市场化运作?
杨文利:产业引导基金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为市场化母基金,坚持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明确“四个不搞”“四个不投”。目前,初步摸索出适合我市发展需要,经受了实践检验的“四同”“四化”利益分配机制和运作管理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整合政府产业扶持资金,按照市场化合作机制,引入国内优秀基金管理人和优质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专项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在专项基金中作为专业LP(出资不参与运营)只参股、不控股,采取有限合伙方式,在投资全过程中与其他社会资本“同股同权”“同回报、同进退”(即“四同”),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同时,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综合平台化”(即“四化”)的运营理念,实行所有权、管理权分离,专项基金的发起设立、投资管理、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运作,避免了行业主管部门对具体投资行为的干预,确保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记者:既然作为LP,产业引导基金不干预基金日常运营,那么如何遴选合格的GP,你们挑选GP的标准是什么?
杨文利:在具体指标考量上:一是定量指标。包括历史管理规模不低于5亿元,且近2年取得不低于同行业平均回报率的盈利水平;注册资本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发起设立小微企业基金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至少有3名具备3年以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工作经验的专职高级管理人员,至少主导过3个以上股权投资的成功案例。二是定性指标。主要从管理人行业专注度、管理人募资能力、管理人对重庆相关产业的熟悉程度以及重庆本地项目储备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判断。
记者:目前你们已经和中金资本、深创投、金浦投资等多个业内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合作,你们与专业GP合作共赢的秘诀是什么?
杨文利:一是坚持同股同权。二是坚持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母基金。三是将母基金作为连接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区县政府及园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GP提供项目推介、政府资源引荐、金融资源撮合等增值服务。
谈投资
结合重庆经济结构做价值投资
记者:产业引导基金在重庆投资成绩很是亮眼。你们的投资理念是怎样的?
杨文利: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结合本土产业结构,投资领域包括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文化传媒、特色效益农业、环保等,坚持价值投资。
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了从事呼吸疾病药品生产的企业润生药业。2015年1月,润生药业成立初期产业引导基金旗下两只基金和亚化医、渤溢新天便投资4500万予以扶持,2016年渤溢新天基金再次投资3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投资后,帮助企业获得国开发展基金3000万元资金支持。积极助力公司新一轮股权投资,引荐包括国投创新集团、德同资本等数家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使公司的估值得到大幅提升,现已达到20亿元以上。
记者:产业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虽不直接投资项目,但在这5年参与投资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杨文利:为了确保投资效率,我们在GP筛选、投资全流程的风险控制、投后的管理服务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比如,我们在风控方面构建了三层约束机制。在基金招募层面,设立专家评审会,建立完善的合伙协议约束法则,同时实施观察员制度。在项目层面,对专项基金投资的项目实施穿透式管理,定期跟踪GP项目的综合进展情况。第三方约束监控层面,主要依靠托管银行对资金安全把控,实时掌握了解资金变动情况。
此外,作为LP,我们在GP项目投资中积极牵线搭桥,协调各个市级部门、区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做好投资项目推荐;协调各方,提供相关政府资源支持;协调银行,连同做好投贷联动,为投资项目提供更丰富资金支持;多途径为所投项目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知名度,拓展潜在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