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端人才引进数量增长前所未有
发布日期: 2017-01-09

  2016年10月9日,随着全国首创的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正式揭牌成立,总金额高达1500万元的人才引进培养奖励金也同时发放。

  其中包括南科大等8家单位获颁总金额500万元的首批“引才伯乐奖”;俞大鹏等5名新引进全职院士各获奖百万元工作经费及200平方米免租住房一套;深圳本土产生的第二名院士孟建民的培养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获奖500万元。

  无论是“引才伯乐奖”、院士百万元工作经费和免租住房、本土院士培养奖,还是刘科院士提及的最高达1亿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无一不是《若干措施》重磅推出针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具体人才政策。

  其实,《若干措施》的178个政策点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各个环节。而且惠及面相当广,既有针对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的特殊支持政策,又有针对各领域各层次人才的普惠性政策,惠及院士等高精尖缺人才、博士后等研究人才、高校毕业生等中初级人才、工匠等技能人才以及创客等人才群体。

  正是这种对人才全方位的支持,一年来深圳人才新政的聚才效应快速显现。“人才新政实施以来,深圳在人才引进方面,数量显著增长,高端人才尤其是院士级别的杰出人才引进数量的增长,对深圳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秀玉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人才住房保障大步向前

  2016年12月1日,备受关注的深圳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开始受理申请。根据《若干措施》,符合条件的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获得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

  说起当前特区人才呼声最高的问题莫过于房价。针对“高房价”问题,《若干措施》除继续坚持和强调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配租配售力度等现有政策外,还提出多方面的新措施或强化措施,使得人才安居保障力度更大、形式更丰富。

  除给予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外,院士等杰出人才,既可以选择享受600万元的奖励补贴,也可以选择10年免租入住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选择享受住房的,在我市全职工作满十年,贡献突出且取得我市户籍的,可选择无偿获赠住房或1000万元购房补贴;其他高层次人才,在享受160万—300万元奖励补贴的同时,符合条件的可选择最长3年、每月最高1万元的租房补贴,或免租入住3年、面积最大150平方米的住房。

  去年7月,深圳又紧锣密鼓地出台《关于完善人才住房保障的若干措施》,成立了1000亿元资本金的市人才安居集团,未来五年将筹集建设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不少于30万套。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仅前三季度,深圳面向人才供应保障性住房24579套,占全市保障性住房供应总量的73.4%。全市发放高层次人才和新引进人才的安居补贴共3.2亿元。其中兑现了2名院士赠予院士住房政策,对新引进的5名院士提供了免租住房。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400-807-0787
7X24小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