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打造3—5个世界领先的质量引领型产业,向全球输出“深圳质造”品牌;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国际标准引领者;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最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报公布的《深圳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简称《规划》)透露了上述内容。据悉,该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深圳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深圳将打造中国城市质量型增长和内涵式发展的新标杆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以质量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发展转型的起步期,也是从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转换的突破期,质量成为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和强大动力,为有效应对外部环境与转型升级压力,推动发展方式切实转变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达1.75万亿元,五年增长84.21%;人均GDP达15.8万元,五年增长67.55%。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6万元,五年提高67%。
质量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规划》提出,深圳虽已取得先发优势但仍面临艰巨的挑战,各领域质量发展不尽平衡,支撑质量发展的科技、教育和人文素质还不牢固;城市治理新旧问题叠加隐患增多,群众对医疗教育、住房保障、污染治理、食品安全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寄予更高期待。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深圳应持续保持创新激情和改革魄力,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以深度转型升级的主动,赢得科学发展的先机和全球竞争的优势,率先开辟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
根据《规划》,深圳将打造中国城市质量型增长和内涵式发展的新标杆。到2020年,全市GDP总量达到2.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6万元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建成更具辐射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到2020年,形成3—5个能代表“中国质量”的引领性产业。在不少于10个重点优势行业推行深圳标准先进性评价与认证,新增4—5个全球知名品牌和20个以上细分行业领军品牌,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创新中心。
增强源头创新,将推进前沿技术攻关“登峰计划”
为此,《规划》提出了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健全质量基础设施,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文化和人才支撑,完善质量宏观管理六大重点工作。
有诸多评论认为深圳产业链强、企业创新能力强,但源头创新弱。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提出,要推动面向未来的质量创新。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推进前沿技术攻关“登峰计划”,支持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到原始创新、颠覆式创新,深度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到2020年,全市组织完成100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产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0家。推动质量导向的集成创新。到2020年,打造3—5个世界领先的质量引领型产业,向全球输出“深圳质造”品牌。
在提升质量供给水平方面,《规划》提出要突出技术提质、管理提质、信息化提质,聚焦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重点领域,着力提高质量供给水平,使“深圳创造”成为安全、优质、智能、绿色的品牌象征,打造优质生产生活,提升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规划》还提出,要创造深圳产品新优势。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产业结合,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可穿戴设备、在线诊疗、移动教育等革命性产品和服务,创造新消费需求。推动用户交互、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向开发、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渗透,加快发展个性制造、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打造“深圳制造”质优价廉比较优势。合理利用环保、能效、技术、质量、安全标准,倒逼产品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