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创新型城市深圳,这里的土壤孕育出良好的信息业基础和产业链生态,华为、中兴等信息行业巨头诞生于此;一边是国际大都会香港,成熟的市场环境和高等学府是这里的基本属性,大量信息科技领域的国际型人才汇聚于此。一直以来,深港合作都是两地企业家、科研工作者喜闻乐见的话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深港合作,加强产业联动,也成为业界人士的共同关注和期许。2月18日,第二届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与深港合作高层论坛(下称“论坛”)在位于深圳南山的深港产学研基地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余名专家、教授、企业家代表参加此次论坛,共同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与深港合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据悉,此次会议还联合深港两地和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大学以及产业界共同发起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协同创新联盟,旨在助力深港两地乃至全球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创新升级和结构转型。
“深港合作可挖掘空间很大”
去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加快信息化发展,确定了下一代信息技术优先行动计划。作为中国信息产业重镇,深圳和香港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具有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两地政府共同构建了深港科技创新圈,近期启动了共建深港河套科技园,力争将深港两地打造成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
“我们都跑到国外寻求合作伙伴了,为什么不找兄弟一起做这件事呢?”在香港理工大学创新与科技发展总监刘乐庭看来,跨领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深港两地在通信、IT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在他看来,两地在科研方面的结合,更应着重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刘乐庭举了一个例子:“以香港理工大学与波音公司共同成立的研究院为例,二者便是在研究一开始就找好方向,再去解决问题。第一天我们就知道这项研究该怎么做,而不是像此前的许多研究那样,把成果做出来了,再找‘买家’,研究者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买家要的是什么。”
文化差异是横在深港合作中间的绊脚石,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说:“理解、包容、完善两地不同制度的互动模式和内容,共同合理推动深港创新发展和技术成长。两地合作要一次就成功并不现实,但空间是无限广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还联合深港两地和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大学以及产业界共同发起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协同创新联盟。该联盟将依托深港两地和国际一流科研院所、高校和信息技术企业,整合国内外该领域优势力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协同创新高端平台的搭建,助力深港两地乃至全球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创新升级和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