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市《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霞对园区发展满怀信心:“生命蓝湾将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改革试点和政策红利优势,将生命蓝湾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精准医疗产业发展高地、创新转化枢纽地和创新服务集聚地,形成全产业链生态环境的闭环。”
齐聚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一个月前,行业龙头企业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抗PD-1单抗药“特瑞普单抗”被纳入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版)》乙类范围,这也是此次新版目录中唯一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抗PD-1单抗药物,对于病患来说有了更加“实惠”的国产选择。
记者走进生产基地之后能够感受到每个细节的严苛:整个生产运输过程中少了“人为”因素:三座工厂大楼之间,由智能化AGV小车识别路径,进行全自动运输。车间内高度自动化、标准化的先进工艺让整个生产更加稳定,车间要维持18℃至26℃的温度,以及45至65的相对湿度,以此保证国外引进原液、制剂生产灌装设备等生产的稳定性与效率。
“进入医保目录后,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能进一步加速与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李宁博士介绍,“特瑞普单抗”至今已在全球开展了30多项临床研究,积极探索黑色素瘤、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等适应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国内外创新药企的联合疗法合作也在进行当中,期待让源源不断的本土创新成果惠及患者。
与君实生物一街之隔,国内首个无交叉抗体工厂白帆生物工厂已经开业投产。白帆生物目前在消化道肿瘤治疗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已有5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产品预计最快2-3年内实现上市销售。
白帆生物还与园区内外的百奥赛图、华柏艾克舒生物、麦济生物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深化CDMO服务和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合作。白帆生物高级副总经理徐建表示,“全产业链规划基于抗体研发的痛点难点,完整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平台,能够帮助产品更快商业化,希望通过园区全产业链布局,加速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提高产品的上市速度。”
除了医药生产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另一大重要上游产业是CDMO服务供应商,即那些为客户公司的创新产品提供工艺开发、制备、工艺优化、注册和验证批生产以及商业化定制研发生产服务的机构。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与君实和白帆都有相关合作。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建新说,“物流成本更低、技术服务的交流也更便捷了,公司上下对产业链集聚带来的效果感受越来越明显。”
“十四五”期末,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500亿元
就在下周,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集中签约,涉及企业总部、抗病毒产线、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医疗器械、成药评价综合服务平台等15个生物医药项目。按照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时期末,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500亿元,占全市的10%;到2035年将突破2000亿元,聚焦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及健康服务等领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精准医疗产业发展先行区,并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加速聚集。
“和生物医药企业一样,生命蓝湾也是厚积薄发型的园区。启动五年,现在进入了快速上升阶段。”临港奉贤公司总经理助理潘笑悦介绍说,作为生命蓝湾的开发运营主体,临港奉贤经济发展公司进一步提速完善前期已规划部署的周边配套,服务区内企业,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