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源市融入深莞惠经济圈、推进深河合作喜事连连,深圳的地方党政和商界密集考察我市,其中就包括深圳大鹏新区和坪山新区的党政代表团。他们不仅给河源市带来了招商、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深圳的先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包括深圳城市功能区建设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这些“软帮扶”,同样是我是要取的真经。
自2007年7月深圳特区设立第一个功能新区——光明新区,至今已形成光明、坪山、龙华、大鹏四大功能新区。目前,这4个功能新区,都已经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
坪山新区成立于2009年6月,面积168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连续6年居深圳全市第二,是深圳先进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辖区内有国家级的生物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其机器人产业园——“坪山聚龙智谷”2015年获评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此外,2013年1月29日,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坪山新区成为深圳市唯一入选的城区。近年来,坪山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就在坪山日前举办的中日英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确定将坪山新区南布社区的整村统筹项目——益田共和城邦,打造成智慧城市的样板。今年,深圳市提出城市“东进战略”,将加大交通建设和城市配套的投入,将深圳东部地区建设成深圳新的发展增长极,构建深圳东部中心。地处深圳东部的坪山新区,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建设力度,打造深圳“东北门户、智造新城”,建设现代田园都市。
大鹏新区成立于2011年12月,原属龙岗区,是深圳市最年轻的一个功能新区,三面环海,大鹏半岛森林覆盖率超过76%,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作为深圳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大鹏新区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三岛一区”功能定位,努力推动“科学、低碳、转型、创新、和谐”五大发展,加快新区的开发建设,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三项国家级示范区(试点)称号。
特别是去年以来,大鹏新区全面启动实施“美丽大鹏”三年行动计划,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绿色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建设等各个方面成效显著。
当然,深圳四大新区亦均拆分于行政区,但其下辖街道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公共配套方面早已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尤其是在产业领域,虽然有强弱梯度,却已自成体系。因此,我市各级各部门如何与深方多走“亲戚”,在理念、机制层面主动融入对接,则显得更加迫切。毕竟,“亲戚亲戚,走多了才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