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长许勤率深圳市代表团出访巴林王国、英国、德国,围绕落实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期间与英国、德国领导人会见时达成的重要共识,落实中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先后到访麦纳麦、爱丁堡、伦敦、汉诺威、纽伦堡、慕尼黑多座城市,与当地政、商、学各界人士会谈,举行多场重要经贸推介交流活动,考察“走出去”发展的深圳企业,推动一系列合作项目成功签约,达成多个领域新的合作共识……
10天,两个大洲,3个国家,6座城市,35场活动,会见巴林首相等12名政要人士和3名跨国公司负责人,签约19个经贸合作项目、金额超过22亿美元,签订职业教育等两个合作备忘录,风尘仆仆,马不停蹄,成果丰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积极促进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格局中,深圳将自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与国家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对接、抢抓机遇,既为国家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发挥经济特区的“排头兵”、“先锋队”作用,也为深圳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谋求更高层次的平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寻求合作最佳切入点
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和地区,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携手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为世界所描绘的最生动的发展图景。
享有“海湾门户”盛誉的巴林,是中国在中东海湾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与致力于打造湾区名城的中国改革开放“窗口”深圳,同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合作空间潜力巨大。对于深圳来的朋友,巴林王国用比当地气温还高的热情发自内心地真诚欢迎。
巴林首相哈利法、王储兼第一副首相萨勒曼与深圳市代表团会面时,都谈到中国在世界舞台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对于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巴林正在减少对油气产业的过度依赖,积极向多元化发展路径转型,因此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撑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为深圳与巴林的合作展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深圳与巴林应互为‘Gateway’,深圳把巴林作为深圳进入中东海湾市场的重要窗口,巴林把深圳作为对华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 “巴林是中东海湾地区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深圳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两地可以加强在金融领域合作,共同设立投资基金”;“两地应发挥优势,加强信息技术产业、港口物流、废弃物处理、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会谈中,代表团提出的很多合作思路都与对方一拍即合,得到积极回应。
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两地繁荣发展,增进两地民生福祉,无论是在合作会谈中还是经贸推介会上,许勤都反复提出:“共同将‘一带一路’美好愿景转化为丰硕的合作成果,为中巴构建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做出更大贡献。”
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开启了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深圳市代表团此次访问英国,就是要发挥深圳“设计之都”和“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员的作用,加强与英国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合作,扩大人文交流;以前海为平台深化两地金融创新合作,积极推动离岸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等开展,为落实中英《联合宣言》、推动两国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更高水平做出城市的贡献。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不久前召开的G20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时提出“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而中德政府共同发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工业4.0”对话机制,加强职业教育等领域合作。深圳市代表团此次访问德国,就是为近距离触摸“工业4.0”脉搏,并与德国一流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标而来,努力以智能、高端、精密为特质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职业教育体系,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助力提升制造业领域供给能力和水平。
无论是巴林、英国还是德国,深圳“走出去”的每一步足迹,都紧紧踏准国家外交大局和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节拍;深圳对外合作的每一次落子,都是在落实国家战略与发挥深圳优势的结合中找到了最佳切入点。
搭建合作平台
推动合作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政府就是要搭好台,让企业来唱戏。”今年5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在出访印尼、马来西亚时这样要求。近年来,深圳不断构建完善国际友城网络,通过分布在50多个国家的77个友城更好地链接世界、拓展影响,在政府层面搭建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支持、引导、服务,当好那个“摆桌子的人”。
巴林是中东海湾地区开放程度最高、营商环境最优、发展活力最强、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被誉为“中东的香港”,是进入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海湾市场的最佳途径之一。此次到访巴林,许勤与巴林首都省省长赫沙姆共同签署《深圳与麦纳麦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将巴林王国的首都、第一大城市,“波斯湾明珠”麦纳麦纳入深圳的国际“鹏友圈”。
爱丁堡市所在的苏格兰地区也是深圳的友城,苏格兰政府文化、旅游和对外事务内阁部长希思罗普,爱丁堡市市长唐纳德·威尔逊与代表团畅叙友情,共同出席深圳-爱丁堡国际创意产业孵化中心一周年庆典等活动。在伦敦,代表团受到伦敦市市长萨迪克·汗的热情欢迎,并作为中国唯一获邀参展的城市嘉宾,出席了首届伦敦设计国际双年展深圳馆开馆仪式,双方还“趁热打铁”,提出了结为友好交流城市的初步意向;
在德国,许勤一行造访了纽伦堡、汉诺威两座友城,与纽伦堡市市长乌尔里希·马力共同商议如何在双方结好第20个年头让这段跨越欧亚大陆的友谊进一步升温,与汉诺威市市长索斯托克深入探讨在工业4.0、职业教育、会展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过去5年,深圳的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增加了41个,累计达到78个,数量翻了一番多。这背后既是政府主动搭台推动、深圳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化脚步加快的结果,也反映出深圳与友城间务实合作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增进了民生福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名城向深圳抛出橄榄枝。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还拓宽思路,创新与各地政府合作模式:
深圳代表团与巴林王储会谈时,对方提出借鉴深圳经济特区模式,在巴林划出一块土地,由深圳主导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产业园区等合作设想;
在与巴林央行行长拉希德·马拉吉、首都省省长赫沙姆等会面时,双方商定共同发起建立基金对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进行投资支持;
在德国纽伦堡,许勤和纽伦堡市市长马力、中法兰肯地区工商大会主席冯博文等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达成全面合作意向,选择合适的职业学校和大学作为合作中心,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标准,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
综合实力的增强,发展动能的转换,质量内涵的提升,加上政府的有的放矢积极引导,企业的灵敏反应迅速跟进,推动深圳对外合作加快向科技产业前沿、向创新价值链的上游攀升。代表团此行商谈的合作话题、达成的合作意向、促成的合作项目,大都集中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附加值产业领域。
在中国(深圳)-巴林经贸合作交流会上签约的6个项目,主要涉及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国际金融中心伦敦,许勤一行考察了有“新伦敦金融城”之称的金融集聚区金丝雀码头和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汇丰集团,热情邀请各国金融服务机构进入深圳投资,在前海开展金融创新;在苏格兰金融重镇爱丁堡,许勤见证了苏格兰地区最大的投融资对接平台EIE项目签约,今年10月,EIE将带来一批苏格兰科技公司在深圳举行投融资对接大会。
在以文化艺术设计闻名世界的英国,许勤一行考察了“深圳-爱丁堡国际创业产业孵化中心”所在的创意中枢,参观了首届伦敦设计国际双年展,年轻的设计之都深圳与文化积淀深厚的艺术名城携手,以创意设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伦敦市正加快推广清洁能源,打造低碳城市,深圳明年底公交车全部实现电动化的计划,被萨迪克·汗市长大为推崇。代表团在伦敦期间,伦敦交通署及旗下交通运营商向比亚迪采购的51台纯电动大巴正式交付使用,十年内,比亚迪将共计为当地交付1000台清洁能源大巴。
在苏格兰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爱丁堡生物科技园,代表团调研生命科学研究机构,与“多利羊之父”伊恩·威尔默特会面,力邀他及其团队通过孔雀计划到深圳国际生物谷开展研究工作;
访问西门子公司总部时,代表团见证了比亚迪与西门子工业4.0系统合作项目的签约,比亚迪公司将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建设工业4.0智能工厂;
中国(深圳)-德国(慕尼黑)经贸合作交流会上,13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中欧未来城示范项目将建设可持续城市化园区、生命科学园区、产业4.0生产中心等;中德智能制造示范产业园将建立两国智能制造技术合作战略平台。
现代服务、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文化创意、清洁能源……致力于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深圳,合作对话的领域越来越前沿,对外开放的层级越来越高端,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提升,努力走向全球集聚更广泛资源,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对标世界先进
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伴随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正在加快从“跟跑”向“领跑”转变的深圳,不仅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也要敏锐把握世界经济走向。
旨在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确保德国制造未来”而提出的“工业4.0”战略,已经成为顺应信息经济带来的深刻产业变革、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的必然路径,对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制造业领域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就要抓得早、抓得准,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上率先突破,构建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此次深圳代表团的德国之行,就是要上门求取“工业4.0”的真经,对标先进、寻找差距、寻求合作。
出访前,许勤专门邀请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明教授,给市政府做“工业4.0”专题讲座,要求代表团成员全部参会学习,让出访考察更有的放矢。短短3天访问,德国的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给代表团留下了真切直观的深刻印象,令代表团深感“不虚此行”。
在德国期间,许勤一行会晤巴伐利亚州经济部国际化及工业司司长沙赫特纳、汉诺威市长索斯托克、纽伦堡市长马力,考察西门子公司、德国弗拉恩霍夫协会,到深圳海外企业海能达德国子公司、创维Metz公司调研座谈,从宏观政策、技术体系、产学研模式、对接方式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德国工业4.0方向重点,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围绕工业4.0的全面合作。“深圳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是我一直关注的城市”,汉诺威市长索斯托克说,去年的汉诺威消费电子展几乎成了中国的主场,其中大部分企业来自深圳,华为为首的深圳企业令人瞩目,“两市在工业4.0战略上有扎实的合作基础”。这也是德国政商业界人士普遍的观点。
“深圳是中国最有条件和基础与工业4.0率先对接的城市之一”。尽管中德制造业基础不同,现阶段中国发展工业仍处于2.0、3.0、4.0齐头并进的阶段,但代表团分析了深圳基础和优势之后,仍感到信心满满。许勤考察后说,深圳必须发挥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深度研究、借鉴弗拉恩霍夫模式的产学研投入方式,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精密制造,加快提升制造业领域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对接工业4.0,职业教育是重点是关键。此次深圳代表团访问德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深圳职业教育与国际一流职业教育体系接轨,培育更多专业化人才,为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提供支撑。
考察中,代表团与纽伦堡工商联合会、巴伐利亚州文教部负责人座谈,实地调研纽伦堡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施,全面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体制安排、运行机制、课程设置、学生实训、教学设备等情况,推动两地成立职业教育合作委员会,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扩大合作领域
提升城市软实力
作为已经拥有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深圳已经不能满足只在经济发展上一骑绝尘,跻身“世界一流湾区名城”的梦想,要求深圳必须提升发展的整体实力和质量内涵。
此次出访期间,深圳市代表团抓住一切时机拓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引入优质资源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城市软实力。
英国教育资源丰富,创建于1583年的爱丁堡大学是英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以杰出和丰富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而享誉世界,产生过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伦敦更是名校云集。在与伦敦、爱丁堡市长会面时,在访问依托爱大建设的爱丁堡生物科技园时,许勤反复介绍深圳的“孔雀计划”、“三名工程”和特色学院建设,寻求更多合作机遇。目前,深圳大学、华夏医疗集团和爱丁堡大学正加强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合作,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也在代表团访问期间正式签约,将在深圳罗湖区合作建设深圳城市大学。代表团在爱丁堡访问期间,还见证了欧盟最大的独立运营私立学校——ESMS落户深圳项目的签约,将为深圳引入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
在访问伦敦紧密的安排中,代表团专门挤出时间,考察了被称为21世纪美术馆范本的泰特现代美术馆。许勤详细了解了美术馆的改造、运作、藏品等情况,为刚刚竣工的深圳当代艺术馆打造艺术品展示交易综合艺术中心“取经”,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借助深圳文化、金融的产业优势,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等的跨界融合,加快培育文化新业态。
在汉诺威,许勤与汉诺威国际神经学研究所主席萨米教授再次会面,深谈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的建设和国际尖端技术及学科团队的引入;在慕尼黑,代表团会见了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董事会主席鲁梅尼格,积极推动拜仁慕尼黑国际足球学校和冬训基地落户深圳。
代表团还积极推动深圳与巴林、爱丁堡等地加快实现直航,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人员交流,带动旅游合作,促进文化往来。
10天,3国,这是深圳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开放发展的一个分镜头。在中国大国崛起的宏大时代背景下,深圳正加快打造开放发展的升级版,不断迈入国际合作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