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引进5名全职院士,一年内新增认定的杰出人才总量超过前3年认定量的总和。深圳在人才建设方面正在展示着“深圳速度”。对深圳市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和新引进的杰出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工作经费和600万元奖励补贴。每培养一名两院院士给予培养单位500万元奖励。除了可以看见的政策待遇支持,深圳人才建设速度的背后还有哪些推动力量?
优渥政策引凤驻深
10月,市委书记马兴瑞和市长许勤等共同为新成立的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揭牌,颁发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奖励。仪式上,深圳今年新引进的5名院士,包括中科院院士俞大鹏、成会明、陈晓非,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以及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各获得100万元工作经费和一套200平方米左右的免租住房。深圳如此大手笔招揽人才引发热议,被外界认为是深圳兑现人才政策的承诺,更是深圳强劲的人才集聚效应的展现。
今年3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实行更具竞争力的高精尖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据公开报道,深圳仅今年新增认定的杰出人才总量,就是前3年认定量的总和。
“良禽择木而栖”。有不少人指出,深圳唯一的缺陷是没有清华北大这些高等院校,否则可以发展得更快。为此,深圳正在通过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办学方式,促成“筑巢引凤”。事实证明效果尚佳。除了新引进的5名全职院士,今年6月,深圳迎来首位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其研究院已经落户在南方科技大学,正和南科大的几位教授开展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研究。
高等教育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考量
深圳今年引进的这5名两院院士全部分布在深圳高校,分别在南方科技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中担任讲座教授或是学术顾问。高层次人才汇聚深圳各大高校,必然会带动人才集聚,为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一剂强心剂。
有媒体分析,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的引进,甚至是深圳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大战略考量。公开数据显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重要支柱。去年,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14 .1%;增加值达5645.33亿元,约占全市GDP的35.3%。
值得注意的是,5位引进的院士中,被称为“防火墙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从事先进炭材料的研究的中科院院士成会明、中科院院士俞大鹏等分别在网络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研究有所建树。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入选理由
深圳人才新政8 1条展示了深圳爱才、惜才的理念和为人才发展创造最优环境的魄力和决心。良禽择木而栖,凭借过硬学术研究成果,早已经声名远扬5名院士之所以飞赴深圳,正是得益于深圳人才政策和优渥条件所产生的巨大磁力。高层次人才汇聚,不仅可以反哺深圳高等教育,更是深圳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大战略考量。